曾氏一向相信“拙诚”这一则是理学教育的结果二来也与他的性格有
曾氏一向相信“拙诚”,这一则是理学教育的结果,二来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在“拙诚”的指导下,他提出过“深沟高垒,步步为营”、“扎硬寨,打死仗”等口号,对湘军的军事建设起过不少积极作用。但打仗不能只靠拙诚,奇、险、巧、诈,常常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曾氏可以运筹于帷幄,却不能决胜于战场,究其原因,他缺的是机动灵活、快速变化的临阵指挥才能。
曾氏深知自己实际上是短于兵事的,故而嘱咐儿子不要去从军。同时,他也不太希望儿子去做官。关于这方面,我们以后在相关点评中再来细说。
致沅弟(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沅弟左右:
接来书,具悉一切。昨日雨小而风大,今日风小而雨大。鲍军勇夫万余人,纵能渡江,想初二尚未渡毕,初三则断不能渡。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如此次安庆之守,濠深而墙坚,稳静而不懈,此人力也;其是否不至以一蚁溃堤,以一蝇玷圭,则天事也。各路之赴援,以多、鲍为正援集贤之师,以成、胡为后路缠护之兵,以朱、韦为助守墙濠之军,此人事也;其临阵果否得手,能否不为狗酋所算,能否不令狗酋逃遁,此天事也。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而无所容心。弟于人力颇能尽职,而每称擒杀狗酋云云,则好代天作主张矣。
至催鲍进兵,亦不宜太急。鲍之队伍由景镇至下隅坂,仅行五日,冒雨遄征,亦可谓极速矣。其锅帐则至今尚未到齐,以泥太深,小车难动也。弟自抚州拔营至景镇,曾经数日遇雨,试一回思,能如鲍公此次之迅速乎?润帅力劝鲍公进兵不必太急,待狗酋求战,气竭力疲而后徐起应之云云,与弟意见正相反。余意不必催鲍急进,亦不必嘱鲍缓战,听鲍公自行斟酌可也。多公调度远胜于鲍,其马队亦数倍于鲍。待多击退黄文金后,再与鲍军会剿集贤关,更有把握。
至狗酋虽凶悍,然屡败于多、李、鲍之手,未必此次忽较平日更狠。黄文金于洋塘、小麦铺两败,军器丢弃已尽。多、鲍之足以制陈、黄二贼,理也,人力之可知者也;其临阵果否得手,则数也,天事之不可知者也。来书谓狗部有马贼二千五六百,似亦未确。系临阵细数乎,抑系投诚贼供乎?闻贼探多假称投诚者,弟宜慎之。即问近好。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曾氏在信中提出了两个观点:一、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二、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于自然。曾氏的这两个观点都有相当的道理。世上有许多事特别是小事,是可以由自己一人做得了主的。但有许多事,特别是大事,却因为牵扯的因素多,自己一人往往做不了主。心中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注意去考虑相关的因素,也会不至于事不成而想不开。有些相关因素,即便你再怎么去考虑它研究它,也不会因此而随着你的心意改变。那么,你且按自己的意图做去,能成几分是几分,不成也罢了。这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者胸襟多豁达的原因。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澄弟左右:
六月初四按五月二十四来信并纪泽一禀,具悉一切。南五舅母弃世,纪泽往吊后,弟亦往吊唁否?此等处,吾兄弟中有亲往者为妙。从前星冈公之于彭家,并无厚礼厚物,而意甚殷勤,亲去之时甚多,我兄弟宜取以为法。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吾兄弟若能彼此常常互相规诫,必有裨益。
此间军事平安。余疮疾渐愈,已能写字矣。安庆军情,九弟常有信回,兹不赘。付回银二百两,系去年应还袁宅之项,查收。即问近好。
国藩手草
- 信无二命讲信用就不能接受两种命令意为既受晋君之命就不受楚王之[图]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图]
- 说同“悦”荣夷公荣国君主姬姓夷荣公的谥号芮良夫周王室大夫姬姓[图]
- 《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图]
- 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 比已立矣其称公子何?其意不当也其意不当则[图]
- 葛由乘木羊崔文子学仙琴高取龙子陶安公通天淮南八老公刘根召鬼王[图]
- 【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图]
- 据史料记载屈原辅佐楚怀王期间天下大势七国争雄唯有汉中秦国最为[图]
- 初九以阳居阳得位上应于四;四体坎(上卦)坎为险故“不出户庭”[图]
- 祗敬载事 夔夔斋栗因谨慎而颤栗的样子(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