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强调教孩子要趁早年纪小容易接受年纪大了就容易排斥并且
本章主要强调:教孩子要趁早,年纪小容易接受,年纪大了就容易排斥。并且,还指出教孩子要以身作则。这后一方面极其重要。《大学》说:“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育孩子也类似,孩子不仅听父母怎么说,而且看父母怎么做: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平均,却要求孩子日后不要相争,这怎么可能呢?下章接着展开说这一点。
1.16 父母爱子贵均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爱之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苟父母均其所爱,兄弟自相和睦,可以两全,岂不甚善!
兄弟之间不和而至于家庭破裂的,有的是由于父母爱憎有偏私。在衣服饮食、言语动静方面,一定厚待所疼爱的孩子,而薄待所憎恶的孩子。被疼爱的孩子意气日益骄横,被憎恶的孩子心里愤愤不平。积累长久之后,就酿成了深仇大怨。所谓爱孩子,恰好是害了孩子。如果父母能平均爱心,那么兄弟自然相互和睦,可以两全其美,这岂不是很好吗?
父母爱憎的偏私,会深刻影响兄弟姐妹之间如何相互对待。本章将其缘由简明深刻地点出来。值得为人父母深思。
1.17 父母常念子贫
父母见诸子中有独贫者,往往念之,常加怜恤,饮食衣服之分或有所偏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献,则转以与之。此乃父母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为怨,此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贫,父母必移此心于我矣。
父母见几个孩子中有独独贫困的,往往挂念他,经常加以体恤照顾,分配饮食衣服或许有所偏私,较富有的孩子如果送给父母什么东西,父母则转而拿给贫困的孩子。这是父母平均齐一的心思使然。而较富有的孩子或以此生怨,这实在是没有深思啊。应该想到,如果贫困的是我,那么父母也必定会将体恤照顾的心思移到我这边来的。
本章的关键在于,从父母表面上有所偏私的行为中,看出实质上并非如此,而仍是出于平均齐一之心思。父母的本心,总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过得好,因此总会倾向于关照较贫困的孩子。细细想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者的心思,也可谓曲尽人情。
1.18 子孙当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