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13)。
通者:指四通八达之地。梅尧臣曰:“道路交达。”“通形”与“交地”的概念相近。《九地篇》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李零说:“‘通形’的定义与《九地篇》的‘交地’相同,都是‘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但其实不一样。‘交地’是国与国彼此相邻、互相接壤的地区,往来都很方便,不涉及作战地点的形势特点。”挂者:指易入难出之地。梅尧臣曰:“网罗之地,往必挂缀。”挂,挂碍,牵阻。支者:指两军对峙之地。梅尧臣曰:“相持之地。”吴九龙说:“指敌对双方皆可据险对峙,不易于发动进攻的地区。”支,支撑,支持。隘者:指两山峡谷之间的狭隘地带。梅尧臣曰:“两山通谷之间。”险者:指山峻谷深之地。梅尧臣曰:“山川丘陵也。”远者:指路途遥远之地。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杜佑曰:“此六地之名,教民居之,得便利则胜也。”李零说:“《地形》和《行军》不一样,《行军》是讲‘走’,《地形》是讲‘打’,两者都讲地,但讲法完全不一样。前面讲‘四地’(山、水、斥泽、平陆),和行军有关,属于‘走’。这里讲‘六地’(通、挂、支、隘、险、远),和作战有关,属于‘打’。”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杜佑曰:“谓俱在平陆,往来通利也。”
“通形者”四句:杜牧曰:“通者,四战之地,须先据高阳之处,勿使敌人先得,而我后至也。利粮道者,每于津厄或敌人要冲,则筑垒或作甬道以护之。”杜佑曰:“己先据高地,分为屯守于归来之路,无使敌绝己粮道也。”张预曰:“先处战地以待敌,则致人而不致于人。我虽居高面阳,坐以致敌,亦虑敌人不来赴战,故须使粮饷不绝,然后为利。”高阳,指地势高、向阳之地。利粮道,指有利于保持粮道的畅通。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李筌曰:“往不宜返曰挂。”
“挂形者”七句:杜牧曰:“挂者,险阻之地,与敌共有,犬牙相错,动有挂碍也。往攻敌,敌若无备,攻之必胜,则虽与险阻相错,敌人已败,不得复邀我归路矣;若往攻敌人,敌人有备,不能胜之,则为敌人守险阻,邀我归路,难以返也。”张预曰:“察知敌情,果为无备,一举而胜之,则可矣;若其有备,出而弗克,欲战则不可留,欲归则不得返,非所利也。”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张预曰:“各守险固,以相支持。”
“支形者”六句:梅尧臣曰:“各居所险,先出必败。利而诱我,我不可爱,伪去引敌,半出而击。”张预曰:“利我,谓佯背我去也,不可出攻。我舍险,则反为所乘,当自引去。敌若来追,伺其半出,行列未定,锐卒攻之,必获利焉。李靖《兵法》曰:‘彼此不利之地,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曹操曰:“隘形者,两山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盈,指用重兵守住隘口。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曹操曰:“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张预曰:“左右高山,中有平谷,我先至之,必齐满山口以为陈,使敌不得进也。我可以出奇兵,彼不能以挠我。敌若先居此地,盈塞隘口而陈者,不可从也。若虽守隘口,俱不齐满者,入而从之,与敌共此险阻之利。吴起曰:‘无当天灶。’天灶者,大谷之口,言不可迎隘口而居之也。”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杜佑曰:“居高阳之地以待敌人;敌人从其下阴而来,击之则胜。”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曹操曰:“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张预曰:“平陆之地,尚宜先据,况险厄之所,岂可以致于人?故先处高阳,以佚待劳,则胜矣。若敌已据此地,宜速引退,不可与战。裴行俭讨突厥,尝际晚下营,堑垒方周,忽令移就崇冈。将士不悦,以谓不可劳众。行俭不从,速令徙之。是夜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吏惊服。以此观之,居高阳不惟战便,亦无水涝之患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陈皞曰:“夫与敌营垒相远,兵力又均,难以挑战,战则不利。故下文云‘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是也。夫挑战,先须料我兵众强弱,可以加敌则为之;不然,则不可轻进,自取败也。”
(13)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李筌曰:“此地形之势也,将不知者以败。”赵本学曰:“言处地之形,其任至重,皆责之在将,不可以此为缓,而不之察也。愚谓六地之要,一言以蔽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李零说:“这六种地形,前三种和后三种不一样,其实是分为两组。前三种是从敌我进退、出入往来方便不方便讲,它是先下定义,再讲对策;后三种是从地势的远近、险易、广狭讲,侧重的是维度(长宽高和坡度),不下定义,只讲对策。”黄朴民说:“孙子的军事地理学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兵要地理(现今时髦的叫法是‘战略地理’)的论述。他撰写《九地篇》,对这一问题集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军队在九种不同的战略地理环境当中展开行动的指导原则。二是对战术地理的论述,主要内容见于本篇以及前面的《行军篇》。概括地说,孙子本篇的中心思想是集中揭示了巧妙利用地形的重要性,列举了战术地形的主要类型和不同特点,提出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军队行军作战的若干要领,辩证地分析了判断敌情与利用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地形学的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它的学术价值是怎么评估也不为过的。”至任,重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