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指船篷骑指送行的人 沧波碧波行云流动的云因沿袭顺着此处意为
盖:指船篷。骑:指送行的人。
沧波:碧波。行云:流动的云。因:沿袭,顺着,此处意为陪伴。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诗。前四句写分别:时间是凌晨,地点是南浦。接下来的四句是写景:远行的人已上船,船已行至中流,送行的人依然不肯离去,骑马沿岸送行,别情依依。太阳从湖面渐渐升起,远行的人向岸边眺望,初春细柳的新绿映入眼帘,于是,离别的情绪再也压抑不住。最后两句抒情,一望无际的波涛本就令人心情沉重,一路上却只有流云相伴,这是怎么一个孤单的行旅!此诗以平实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不用典,不雕饰,看似平淡,实则淳厚。“平湖开曙日,细柳发新春”一联写出了早春清晨的独特景色,语言清丽,意境清新,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即出于此。
早渡淮 隋炀帝杨广
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涣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淮:淮河。淼(miǎo)淼:水势浩大貌。霏霏:浓密。
甸:草地。涣漭(yāng mǎng):昏暗不明貌。晨晖:清晨的阳光。
屿:小岛。锦帆: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炀帝幸江都……至汴,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圻(qí):曲岸。
此为炀帝离开行宫渡淮之作,描写了清晨淮河的美景。诗的前四句写静景:天地未分,水天一色,都笼罩在晓雾和晨晖之中——清晨的淮甸广袤、宁静。接下来的四句描写动景:五六句点题,正面写人的渡淮,锦帆离岸向对面行进,东边是一个孤屿,孤屿的背后是刚刚露出的朝霞,随着诗人视角的变化,孤屿与朝霞的位置随之转换。七八句又回到自然景物上来,鱼儿随着潮水跃动,沙禽鸣叫着准备起飞,都刚刚开始新的一天。作品写景抓住诗题中的“早”字,写淮甸的宁静是突出“早”字,写水中的鱼儿,沙岸上的鸣禽,也是突出“早”字。最后两句是抒情,赞叹淮河的美景。秋天往往容易让人产生愁绪,但是淮河一带的秋天不但不会使人生愁,反而会带走愁绪。
增李若 卢思道
初发清漳浦,春草正萋萋。